造成甲肝的原因是什么?
郑州肝病医院肝病认为,甲肝感染在5岁以下的幼儿,是属于无症状感染,或轻微且不具专一性的临床表现,但成人则属于有症状,患者会出现发烧、出汗、畏寒、肌肉酸痛、食欲不振等。疫苗是预防甲肝的好的利器,2岁以上的幼儿及易感染高危险群,应尽速施打,以减少感染机会。
肝炎,顾名思义是肝脏发炎,也是肝因外力而受到伤害甚至坏。肝炎的病因很多,可以将其分为病毒性和非病毒性。在已开发及开发中病毒性肝炎持续,是一个主要的健康问题。
由于目前分子领域的进步,可增进对已知的六种肝炎病毒,造成肝炎的致病机转有所认识与了解,这些会侵犯肝脏的肝炎病毒,包括A、B、C、D、E和G型。当然许多其它的病毒,也会以肝炎为临床疾病的份表征,包括单纯?疹病毒、巨病毒、EB病毒、水痘病毒、人类不全病毒、德麻疹病毒、腺病毒、肠病毒、微小病毒B19型和树状病毒等,然而这些病毒侵犯肝脏,通常只是全身多重器官疾病的一分。
除了近发现的G型肝炎病毒,不会造成疾病或只造成轻微的疾病外,这六种侵袭肝脏的病毒是属于不同的属,而造成类似的急性临床疾病。B型肝炎是脱氧核糖核酸病毒,而其它A、C、D、E和G型肝炎病毒,是核糖核酸病毒,代表四个不同的科,A型和E型肝炎是不会造成慢性疾病,而B、C和D型肝炎病毒,则会经由慢性感染造成疾病及亡,在,甲肝病毒造成大分儿童肝炎的个案,而B型肝炎占三分之一,C型肝炎占20%。
幼儿是家中甲肝病毒传染媒介
甲肝的感染在各地都有,但大分发生在开发中,儿童在5岁时盛行率可达100%,但在我近年来,因经济繁荣发展,饮水食物清洁等公共卫生方面的进步,在南我10岁以下儿童的盛行率不到2%,而在该地区1996年的显示在20~24,25~29,30~40岁成年人,盛行率则分别为12%、36%和65%。
在我甲肝是造成临床上急性肝炎的主要原因,大分5岁以下儿童的感染,是属无症状感染或轻微且不具专一性的临床表现,但在成年人的感染则多属有症状的,患者有发烧、出汗、畏寒、肌肉酸痛、食欲不振、恶心、甚至呕吐的现象。在这种类似感冒的症状持续几天以后,病人开始有茶色尿或并有眼白变黄(即黄疸)的征兆。
甲肝的感染多是经由人和人接触传染,主要经由粪口传染途径分布,很少经皮肤传染途径,母子垂直感染则未被证实。与受到感染的人接触、幼稚园、托儿所的儿童、家中感染的成员、同性恋族群、静脉注射药瘾者,或和食用疫区的饮水和食物,均会增加感染的危险性。在潜伏期的晚期,病毒会自粪便中排出,在出现黄疸前达到高峰,在出现黄疸的那周后渐渐减少。
甲肝的平均潜伏期为4周,范围为15~50天。甲肝感染的人,在出现黄疸7天内是具传染性的,必须暂时离开工作场所,仔细地的洗手是必要的,特别是更换尿布之后,准备食物之前,在医院内工作人员则依标准防护措施,并加强洗手。
慢性肝炎患者再感染的危险性
1988年郑州爆发甲肝大流行,超过三十万的及四十七人亡,其中,5例亡是因慢性B型肝炎,再重复感染甲肝导致的,具慢性B型肝炎带原者感染甲肝的亡率,是没有带原者的58.5倍之多。此外,慢性C型肝炎患者,若再重复感染甲肝,也会有较猛烈的疾病过程和较高的致率。
疫苗是预防甲肝的利器
目前有二种非活性,具高度性且安全的甲肝疫苗。甲肝疫苗是用于预防甲肝的感染。其中一种可适于施打一岁以上的儿童,而另一种仅可施打于二岁以上的儿童。甲肝疫苗经肌肉注射共施打二剂,中间间隔6~12个月。在施打剂后抗体阳性产生的比例可超过九成。而施打第二剂后可达100%。甲肝疫苗可和其它疫苗一起同时施打于不同的位,对于2岁以上的儿童暴露前的预防,甲肝疫苗是优于球蛋白的。
建议接受甲肝疫苗的高危险族群,包括到高度流行区旅行者、具慢性肝脏疾病患者、同性恋和双性恋者、使用静脉注射药瘾者、具凝血缺乏者,和因相关职业暴露者,如幼稚园托儿所的工作人员,和料理食物的工作人员等。
甲肝的预防措施和其它经口传染的疾病是一样的,在于个人的卫生,如饮水、食品、餐具和手的清洁等,特别是到东南亚或中大陆沿海旅游时,切记不会可生吃牡蛎、蛤及虾等,可能被甲肝病毒污染的水产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