乙肝会不会传染呢?乙肝经由皮肤粘膜的伤口进入血液中及肝脏中,在里面大量繁殖及复裂病毒的数量。病毒数越多,感染力越强。性行为,尤其婚外情越激烈,越容易有皮肤伤口或粘膜破皮,因此双方血液内的病毒容易传染给对方。此时,如果另一方没有抗体,容易受到感染;反之,如果已经有了抗体,不怕感染了。
接吻一般来说不会传染肝炎,但如果太激情,吻到皮破血流,肝炎病毒有可能经由伤口传染给没有肝炎抗体的伴侣。(但如果自己本身是带原者,那麽两人「同病相怜」,不必担心。)
目前所知唾液或体液所含的病毒浓度并不高,一般来说这是非主要传染途径。但对方若是处於急性期,而本身又有破皮状态则不无可能。
乙肝的传染途径感染乙肝病毒的血液、体液经由皮肤或黏膜进入人体,有两种传染途径
(1) 母子传染
母子传染(又称垂直传染)是指带原的母亲,在生产时前後将乙肝传染给新生儿。乙肝带原者母亲如为e抗原阳性,则新生儿,百分之九十八均会成为带原者。新生儿时期因此途径而得到乙肝者,很容易在日後变成慢性肝炎、肝硬化或肝癌。
(2) 水平感染
水平感染是指带有病毒的血液或体液,进入有伤口的皮肤,或黏膜而传染。输血、打针、血液透析、针灸、穿耳洞、刺青、共用牙刷、共用刮胡刀,都可能是乙肝的水平传染途径。
因此,要预防乙肝的传染,应该从终结乙肝的传染途径做起:
(1) 防止母子传染
政府自民73年起推展乙肝疫苗注射,7起大多新生儿一率须接种乙肝疫苗注射,近的调查报告指出学龄前的儿童乙肝带原率已降至1%以下,效果非常良好。
(2) 防止水平感染
避免输血、打针、针灸、穿耳洞、刺青、纹眉、共用牙刷、共用刮胡刀等。接受乙肝疫苗接种,产生力,一劳永逸。
血液中无乙肝表面抗原(即非带原者),也无表面抗体的民众好接受乙肝疫苗接种。
乙肝不会透过空气、食物、水、哺喂母乳、接吻、咳嗽、共用餐具传播,更不会因为日常生活工作的接触而感染。